摘要:闡述了我國鋅鹽工業的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提出了發展鋅鹽工業的建議。
關鍵詞:鋅鹽;市場;需求;分析
1 鋅鹽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中國是世界鋅鹽生產較早的國家之一。新中國的鋅鹽工業是在十分薄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鋅鹽工業獲得了快速的發展,產量和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經形成了一個門類齊全,具有一定經濟和生產規模的有中國特色的鋅鹽工業體系,并已成為世界鋅鹽產品的主要生產大國。
據統計,我國鋅鹽生產企業已達到了 200 多家,生產能力總量達到了 100 萬 t 。其中氧化鋅的生產能力 50 萬 t ,立德粉生產能力 25 萬 t ,硫酸鋅生產能力 10 萬 t ,氯化鋅的生產能力 7 萬 t ,碳酸鋅系列產品 7 萬 t ,磷酸鋅 3 萬 t 等。中國的鋅鹽生產在滿足國內快速增長需求的同時,每年有 30% ~ 40% 出口,不但對國際鋅鹽市場,而且對中國無機鹽工業都有重要影響。但是,隨著中國加入 WTO 之后,國內外經濟環境和市場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鋅鹽工業中存在的固有矛盾更加突出,影響著鋅鹽工業的順利發展。今后一段時期,中國經濟對鋅鹽的需求將保持快速增長,中國將是全球鋅鹽消費增長最具有潛力的地區,中國鋅鹽工業將在需求增長的激勵和解決自身矛盾的斗爭中調整并不斷發展、提高。
2 我國鋅鹽工業的現狀
2.1 鋅鹽工業的產品現狀
國內鋅鹽產品有兩大類:一類為無機鋅鹽;一類為有機鋅鹽。而品種種類有近百多種,主要品種有氧化鋅、立德粉、氯化鋅、碳酸鋅、磷酸鋅、硬脂酸鋅、硼酸鋅、鉻酸鋅、鉬酸鋅、硝酸鋅、硫化鋅、氟硅酸鋅、環烷酸鋅、十一烯酸鋅及多種含鋅催化劑等。
其中氧化鋅有直接法氧化鋅、間接法氧化鋅和活性氧化鋅及副產品低度氧化鋅等。產品的商標也因不同企業有近 100 多個。
立德粉的產品品種主要有 B301 、 302 、 311 、 322 、耐曬白、超細立德粉、彩色立德粉等。
硫酸鋅主要有工業級和飼料級
的一水硫酸鋅和工業級農用級七水硫酸鋅;氧化鋅有電池級、一級品、二級品等;碳酸鋅有以純堿法式生產的堿式碳酸鋅和用氨法生產的碳酸鋅,有優級品、一級品、合格品之分;硬脂酸鋅有一級品和二級品;磷酸鋅有含鋅量為 44% ~ 52% 不等的品種。
2.2 鋅鹽工業的技術現狀
國內鋅鹽產品的生產,目前主要有火法工藝和濕法工藝兩大類。企業根據其原材料來源的不同,其產品相應采用不同的生產工藝。其中氧化鋅以火法為主,濕法為輔,火法生產約占總量的 80% 。工業火法氧化鋅又分為間接法和直接法。間接法是以高純度 99.99% 以上的鋅錠為原料,經熔化、氣化后,再氧化生成氧化鋅,相對成本高,但產品品質好、純度高、適用范圍廣、檔次也高。直接法所需原料為優質鋅精礦,相對成本低。濕法氧化鋅工藝路線相對長一點,濕法路線能生產出活性氧化鋅?;钚匝趸\具有比表面大、活性高、分散性強等特點。另外,間接法氧化鋅由于采用的是高純度的鋅錠,在原料的選擇上和工藝的控制上能滿足特制氧化鋅質量指標的要求,形成了氧化鋅系列:如試劑級氧化鋅、壓敏電阻專用氧化鋅、光敏氧化鋅、藥用氧化鋅、顯像玻殼氧化鋅、子午線專用氧化鋅、磁材專用氧化鋅等等。
立德粉又名鋅鋇白。它是由硫酸鋅與硫化鋇的反復分解反應后得到硫化鋅與硫酸鋇的混合沉淀物?;瘜W分子式 ZnS · BaSO 4 ,其生產工藝主要由精制硫酸鋅溶液的制取,硫化鋇溶液的制取,再經合成品的焙燒、煅燒等工藝完成。其它如硫酸鋅、氯化鋅、磷酸鋅、硬脂酸鋅等大多以濕法為主,其生產方法的共同特點是含鋅化合物與有機或無機酸進行合成,沉淀物經洗滌后脫水或濃縮蒸發后,再經干燥或粉碎后包裝而得產品。
2.3 鋅鹽產品的用途及開發現狀
鋅鹽的應用在不斷的開發及推廣中得到完善和發展,并形成一定特點。其中氧化鋅作為一種基本的無機鹽化工原料,主要應用于橡膠、陶瓷、涂料、化工醫藥等行業;立德粉主要應用于涂料工業中的填料、塑料工業的著色劑等;硫酸鋅在飼料、印染、化纖、電鍍、醫藥等工業中應用;碳酸鋅主要在發泡塑料及 EVA 發泡行業使用;氯化鋅可用作有機合成工業的脫水劑、催化劑、染織工業、石油凈化劑、電池、農藥和焊接等方面;硬脂酸鋅用作熱穩定劑、潤滑劑、脫模劑、軟化劑和隔離劑等;磷酸鋅用于生產各類防腐防銹顏料、涂料及鋼鐵等金屬表面的磷化劑及粘合劑及阻燃劑、滅火劑、磷光體等。
3 存在問題
我國鋅鹽工業與國外相比,有著一定的差距,主要體現在:
(1) 企業規模小,生產組織分散,行業集中度低,企業整體實力普遍較弱。
(2) 產品檔次低,初級產品多,產品結構不合理。
(3) 鋅資源已由優勢轉向劣勢,而初級產品將更多受制于資源,環境等限制。
(4) 總體工藝技術裝備水平低,先進的工藝技術和生產控制手段采用不多。
(5) 我國鋅鹽工業技術開發和科技創新能力差,一般企業缺乏足夠的資金、人力對科研投入。
(6) 有的企業存在技術經濟指標差,產品質量穩定性差,環保條件差,企業經營管理落后等問題。
4 我國鋅鹽工業展望
未來幾年,中國鋅鹽總的發展趨勢是優化產品結構,增強產品技術含量,擴大產品品種,強化生產過程控制,提高產品質量,節能降耗和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未來幾年中國鋅鹽消費將保持在 5% ~ 6% 的增長速度,主要體現在氧化鋅、碳酸鋅、硫酸鋅、氯化鋅、磷酸鋅、硼酸鋅、硬脂酸鋅等產品。中國鋅原料的不足將使鋅鹽產量增長放慢。 1995-2000 年中國鋅鹽產量年均增長率為 1 1 % ,而 2001-2003 年的年平均增長率僅為 4% ,未來幾年中國鋅鹽產量的年增長率將在 4% ~ 5% 間徘徊。
鋅鹽的凈出口將繼續下降,中國的鋅鹽生產者將與全球同業者進行更直接的競爭。競爭的加劇將加快鋅鹽行業的資產重組和不經濟生產能力的淘汰。企業結構發生顯著變化,產業集中度將提高。產品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新產品、新工藝層出不窮。如納米氧化鋅、電子工業用氧化鋅、光敏氧化鋅、醫藥和化妝品用氧化鋅、磁性材料、陶瓷用氧化鋅、超細活性氧化鋅。氧化鋅晶須用于醫藥、食品、包裝的 PVC 無毒鈣鋅復合穩定劑,鋅銦有機精細化工產品及各種無機鋅鹽、有機鋅鹽等發展迅速。
隨著固液分離,濃縮結晶及干燥技術、節能設備的快速發展,鋅鹽工業的工藝將得到提升,有利于節能、節水、綜合利用及環保等工作的完善。
5 我國鋅鹽工業發展的潛力及制約因素
5.1 潛力分析
( 1 )我國鋅鹽工業在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 20 年來,已經成為擁有一定規模和競爭力甚至發展成具有優勢的產業。經過多年的市場調整,形成了一定的較合理產業布局,為我國鋅鹽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
( 2 )鋅鹽工業發展穩定,行業競爭力在加強。我國鋅鹽生產企業中已形成規模,綜合實力較強的企業有 (20 ~ 30) 家。規模大的企業主要集中在桂、湘、粵以及江蘇、上海一帶。這些骨干企業技術力量雄厚,工藝成熟,多年來經過引進先進技術、工藝和設備,依靠科技進步,大力進行技術改造,加快新產品開發和產品結構調整,形成了嚴格和完善的管理體系,具有一批享譽國內外的優質名牌產品。
( 3 )國家大力發展經濟的有利環境。我國擁有 13 億人口,雖然目前我國鋅鹽產量已經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消費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存在較大發展空間,預計國內經濟的發展將帶動我國各行各業發展,鋅鹽的消費增長趨勢也是必然的。
( 4 )快速增長的汽車工業,拉動鋅鹽行業發展。國內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形成全鋼子午線輪胎的快速增長,對鋅鹽行業中的間接法氧化鋅的需求每年保持在 2 位數的增長。高品位的氧化鋅可以參照子午線輪胎行業的發展。
( 5 )國內化工行業的發展,將拉動催化劑的需求量。以國內石油化工行業的發展來看,天燃氣行業、甲醇行業等發展比較快;催化劑、除硫劑的需求量,每年遞增;以碳酸鋅為基料的活性氧化鋅的需求量看好,包括國外的催化劑定單需求也是逐年遞增。
( 6 )跨國公司的全球采購和本地化生產,拉動鋅鹽行業的生產發展。如全球排名在前的普利斯通、米其林等輪胎企業已紛紛在中國設廠,磁性材料方面,德國西門子的子公司愛科電子在中國設廠,其原材料間接法高品位的氧化鋅均在國內采購,為國內鋅鹽生產廠家提供了發展的機遇。
( 7 )新的功能材料的發展,為鋅鹽行業的發展提供廣闊的前景。如納米氧化鋅、超細氧化鋅、光電氧化鋅、新型的防腐防銹涂料、富鋅涂料、耐溫抗磨的涂料及阻燃劑硼酸鋅鹽系列。
5.2 制約因素
目前我國鋅鹽工業在生產規模、產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和潛力。但在產品結構、技術裝備和生產經營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成為制約我國鋅鹽工業發展的瓶頸。這些制約因素主要表現為:
( 1 )產品結構不合理,產品急需升級換代;
( 2 )技術裝備落后,資源利用率低,環境污染大;
( 3 )技術開發能力薄弱。我國鋅鹽工業企業的技術開發能力普遍薄弱,國家級技術中心沒有 1 家,省、自治區設技術中心只有 7 家,先進生產工藝開發和高新技術產品研制方面與國內的其它行業大型企業的差距明顯。先進的專業技術裝備仍然需要引進。行業內缺乏引領的先進企業,行業的協調推力不夠。生產經營集約化程度不高。
6 我國鋅鹽工業發展對策和建議
( 1 )加快體制改革,依靠市場機制發展鋅鹽工業。為適應我國加入 WTO 的需要,盡快修改完善相關的政策法規,搞活投融資渠道,依靠市場機制來發展鋅鹽工業。
( 2 )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滿足鋅鹽發展需要。鋅金屬是國際貿易的重要資源性商品,受自然地理等條件的限制,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建立完全封閉的自給自足的生產供應體系。因此除多渠道、多層次地利用好國內鋅資源外,要進一步利用國外資源,做到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種市場”,滿足鋅鹽發展需要。
( 3 )加強縱向和橫向聯合,與大專院??蒲性核献?,尋求強大的科技人才支撐,努力開發鋅鹽新用途及新工藝、新設備、新產品。
( 4 )加快鋅鹽產業結構調整。通過調整,采取經濟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禁止低水平重復建設,支持大型骨干企業對中小企業的兼并與整合,堅決淘汰嚴重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的落后生產能力,保持中國鋅鹽工業國際競爭優勢。
|